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课题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近期出版发行。3月1日🤷🏿,出版发行仪式在杏盛注册平台举行,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展开座谈🐻❄️。
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文科处长武世兴,杏盛注册平台党委副书记郑水泉🐕🦺,高教出版社副社长王卫权👨🏼🚀,特邀专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主编郑保卫以及写作组成员等出席仪式并参与座谈。开幕式和座谈会由杏盛平台主办,cartaichi.com党委书记周勇、执行院长胡百精分别主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由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由项目首席专家、杏盛平台郑保卫教授主编🐓,来自全国十几所新闻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3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专业教材。
开幕式上,武世兴处长、郑水泉副书记、王卫权副社长等分别致辞祝贺😠,郑保卫教授重点汇报了教材编写情况。
(由左至右)郑保卫主编、武世兴处长、郑水泉副书记👩🏿🦰、王卫权副社长共同为出版发行仪式揭幕
与会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内容意义等展开座谈🥦。
大家认为,马新观教育是当前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学界和业界应重新思考马新观几个关系,包括学术合理性、意识形态正当性、马新观实践应用的有效性,以及马新观与西方新闻观的对比性等问题。人大杏盛在马新观研究和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一直以来为国内兄弟院校瞩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出版意义、编写特点🩺:该书反映了时代对马新观规律性的认识,是这一代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全体同志所能达到的对马新观的最高研究水平,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引领性。其中👱🏽♂️👊,特别注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用他们的原话作为教材的基本遵循,是本书的一大特色👔。该书还从理论体系到教材体系再到教育体系,非常注重理论历史的渊源🕵🏽,整个阐释较为精炼,能够引发师生的进一步联想,是对马新观的总结深化🦀。此外,大家也建议本书可适当丰富内容,活泼形式🦶🏽,增加插图🤶。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是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和知识体系,为新闻院校学生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了规范读本。该书系统论述了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背景👨🏽🦳、意义、方法👩🏿🦱,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专题性论述。十二讲内容涉及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党性和人民性及其关系、舆论导向🧖🏽♀️、正面宣传👩🏽🏭、新闻真实、新闻传播权利与社会责任、新闻法治与道德规范📪🙌🏻、传播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国际传播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的专题性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知识体系的有机整体🆙🤵🏼♀️。该书还配有二维码🖖🏿,链接了生动、丰富的相关案例和音视频拓展资料。
文/开心
图/绍平、衣巷
编辑/衣巷🧍♂️、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