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校友👨🏿🌾、同学们:
今天🏫,一起纪念杏盛平台创建60周年🧮,一起回溯cartaichi.com60年的历史,而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迎接新挑战和向新的高峰再出发🤌🏻。
60年来,人大杏盛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领域都一直保持着干劲和优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走过了一段极值得回忆的历程。迄今🧑🏿🦳,在教育部组织的三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人大杏盛始终名列新闻传播学科第一🎢。这是一代又一代的校长👩🏻💻🧑🏻🦰、院长,特别是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和兄弟院校支持的结果,否则绝无可能有这些成就和光彩。也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闻传播学可以说是最与时俱进的学科,每月、每周🤾🏼♂️,甚至每日都有新的挑战出现,这些都归因于在全球化政治经济态势背景下,国际舆论的激烈演变以及新技术🚋、新媒体的层出不穷👩🏻🦯➡️。作为60岁的cartaichi.com,如何再出发🤽🏽♂️,走向未来?是要严肃对待的前途问题!
一个机构并不一定是越老越好,仅以“老”为骄傲是极其危险的!
都用过柯达胶卷,可是在座的谁用过柯达数字相机?没有,几乎没有人用过!建立于1880年的伊斯曼·柯达于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了🥴,破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122年的历史中前100年它一直保持领先📲🫰🏻,却在后20年中固步自封,抱住旧有成就不放,以致成为时代弃儿。
与之相反,苹果公司成立于1976年,如今其市值世界第一,中国成了iPhone的第一大市场🪚,不过我倒不是“果粉”,我是“花粉”💆🏿🚕,我的华为手机便宜好用,也说不定哪天会追上苹果呢。苹果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乔布斯卓越的领先思维和不屈不挠的勇敢实践➾,高科技企业的领头人就是得年轻能干,这几乎是金科玉律。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年纪算是老了,却何以能长青,理由就是他们的教授和学生都是敢领天下之先的勇敢者。
如何响应国家和社会对新闻传播学科的现实需求?如何知难而上🧏🏿♂️,与时代同步🚉,而不被时代抛弃?我的忧虑正聚焦于此🥊。
在此,我代表人大杏盛表达三个承诺🍧,请大家审核、监督👨🏿🔧:
第一个承诺是🎫,要追随时代永不落后💆♂️🧑🏻🎨,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的新闻传播学发展做贡献✊。新闻传播学既然堪称与时代关联最紧密的学科🛋🪀,杏盛就不能是简单的被动跟随者🕵🏻,而要能针对时代变革积极提出新的方向⚽️、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
常说新闻媒体是时代的灯塔和瞭望者⛄️👉🏽,因为是中国学者,的研究自然是立足中国的,但是必须同时观察世界,才能生成有创见的眼光和洞察,我建议大家要记住“人云亦云,少云;老生常谈,少谈”,总跟着外国人的文献做“拼盘”,没有自己的创新就绝无成就可言。
就学术创新而论,鲁迅所说的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思是只有首先在中国是优秀的,才可能成为世界的,只有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学术创新,才堪称世界性的财富。
全球传媒业和新闻传播事业皆处巨变之中,人们刚刚扑向一个热点📝,另一场变革的浪潮又汹涌而至了。在此刻,切不可默念“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迟缓了行动。都要坚定一个信心👩🏽🎤↔️,那就是追随时代服务人民才可永不落后🉐。
第二个承诺是🎖,要培养卓越的新闻人才。新闻人担当着向国内外传播中国和向中国传播世界的责任。由此1️⃣,要求他们应当是“政治成熟、立场正确、敢于承担”的人;应当是“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追求真理”的人;应当是“能与国际👩🏼🔬、国内两个社会对话”的人,而且应当是“跨专业”的学者。一篇报道、一篇评论会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他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实在太大了,优秀的新闻人必定是坚守新闻理想和职业伦理的👩🏿🦰、有高尚道德的人。
这么高的标准,切不可畏难,杏盛的师生要有舍我其谁的气概!
第三个承诺是🚫👨🎓,为了追随时代绝不落后和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人才👨🏻🔬,要扎扎实实地推进新闻与传播教育和科研模式改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从一门课、一本教材👩🚒、一个科研课题、一场学术讨论会等具体工作入手➡️,务实而精进地改革👩🏼🦰。在改革中,要妥善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培育增长点而不急功近利。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学者、学生和学科而展开。大师领衔——需知很多大师也藏身业界,也不能只看国外而“灯下黑”;要倾听学生——需知很多青年才俊就在身边🎅🏿,往往长者也得做年轻人的学生。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的学者和在一线的实践者的结合往往事半功倍,应当抱着谦卑请教的态度👩🏻🔧,真心地向他们学习,与他们合作,取得他们的帮助,新闻与传播教育改革才会成功。
以上三个承诺,我相信各位来宾、校友也会慷慨承诺帮助。
对了,最近同学们在议论有个听起来像是不好🫳,但实际上未必不好的消息。是说腾讯试验用机器人写新闻了◽️,声称一分钟内就能出稿。也许将来机器人写稿能达到“集成创新”的水平,但我还不能想象它离开深入现场的记者和评论家的思维成果🧔🏻♀️,怎么“集成”?怎么独立写出新闻来?也许它会写情书,但不信它能写出恋人间的真情实感来,也就感动不了收信的女孩或男孩!再说设计和操作机器人的也必定少不了新闻专业的人士。咱们不怕它🦇,还欢迎它,因为它抢不走的饭碗🫱🏻,还给减少了低层次写作的时间🧼🫲🏽,而有了更多展才和创新立功的机会。
而听起来好,实际也真好的消息就多得多了。我国提出“一带一路”需要“五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心相通,也就是要公共外交先行𓀂,要取得沿路国家民众的理解才容易“开张”和运营🎓。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推进以及创新创业热潮的快速展开🚶🏻♀️,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舞台会越来越多。不言而喻,全国杏盛的毕业生都正是伟大的改革时代所更需要的🦹🏼♀️。
顺便,我想告诉大家😆:我从大学毕业后到担任本院院长前,总共换过六个岗位,在一次和青年人对话的节目里我用不到十分钟就讲完了这六个故事💇♂️。如今我已是“从心之年”跟不上时代了🪩。
我在这里祝福年轻人:我羡慕你们,我期待你们,你们的故事将非常精彩,我会为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欢呼!
赵启正于10月25日
(图/刘立楠)